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6篇)

时间:2024-05-21 来源: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1

1损害及流行范围

1.1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简称IDD)IDD的实质就是碘营养缺乏。其损害表现为一个很宽的由轻到重的谱带。轻者可为天赋的不足或潜能的损害,包括轻度的智力或体格发育落后,重者除包括地甲肿、地克病两种典型表现外尚可引起流产、早产、死胎以及新生儿期死亡率增高等。

碘缺乏病影响的人群是广泛的,根据1990年WHO估计,目前全世界有15.7亿人(约占世界人口的30%)面临缺碘的危险[1],有2~3亿的地方性甲状腺肿患者,有2千万人由于碘缺乏而致智力发育迟滞[3]。在我国,除了部分居住在高碘地区人口外,其余人口均生活在不同程度的缺碘地区,有约3500万地甲病患者和25万典型的克汀病人,且每年新增加的100万智残儿童中有80%是由缺碘造成的[4]。据1995年我国十大城市碘营养调查和30个省会城市新生儿TSH水平调查显示,碘缺乏病不仅流行于农村,在城市包括大中城市也同样广泛存在。

1.2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简称IDA)铁缺乏的损害主要是引起育龄妇女及学龄前儿童的营养性贫血,由此导致婴幼儿及儿童的认知能力、描述能力、精神运动等智力和体力发育障碍。影响成人的工作能力和劳动生产率。对妇女的生活和生产影响尤为严重,它是世界上导致母体死亡的最主要原因之一,且使早产和流产及婴幼儿死亡的发生率显著增高。

铁缺乏是世界范围内由于营养缺乏所引起的公共卫生问题中流行最广的营养缺乏病。全球有19.9亿人患贫血,有36亿人缺铁。最受影响的人群是妇女和儿童,尤其育龄妇女和学龄前儿童。铁缺乏在发展中国家最重,在发展中国家缺铁性贫血波及半数以上人群,其中南亚的一些国家打击最大,那里的育龄妇女和5岁以下儿童缺铁性贫血发病率高达80%[1]。在我国,铁缺乏也是普遍存在的,1992年第三次全国营养调查中发现小学生中,IDA的发生率为13.04%~22.48%,中学生为13.94%~31.30%,三岁以下儿童为11%~12%[5]。成人中妇女的IDA患病率为20%以上,为成人男性的两倍,且农村高于城市[6]。

1.3维生素A缺乏(VitaminADeficiency,简称VAD)维生素A缺乏是引起发展中国家儿童失明的主要原因,这一结论已随1974年世界卫生组织的报告而得到公认。除此之外,维生素A缺乏还与呼吸道及胃肠道的疾病发病率及死亡率密切相关。来自印度尼西亚[7]的研究报告表明:维生素A缺乏可使上呼吸道及腹泻的感染率提高2~3倍,使患轻度干眼病患者的死亡率提高4倍。同时许多研究还证实[8,9],维生素A对维持机体的正常免疫功能是必需的,它的缺乏不仅影响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其它免疫功能,也与抗感染、抗肿瘤免疫密切相关,尤对儿童影响更甚。坦桑尼亚[9]等国以社区为单位进行的补充维生素A行动,使婴幼儿和儿童死亡率均下降30%以上。

目前已有76个国家(包括中国)官方认为维生素A缺乏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全世界受维生素A缺乏威胁的人口达5.6亿之多,2.58亿人有亚临床维生素A缺乏。学龄前儿童受维生素A缺乏影响的人数达1.9亿[1]。每年有50万儿童由于维生素A缺乏而致盲[3]。在我国,严重缺乏维生素A的情况很少,但处于边缘性维生素A缺乏的情况很常见。1992年全国第三次营养调查表明,饮食中维生素A水平仅达供给量标准的61.7%,农村低于城市[5]。中小学生饮食中维生素A水平只达供给量的59.1%~75.7%(城),48.2%~57.2%(乡)[6]。

2干预

2.1联合干预的理论基础和可行性分析以上分别阐述了三种缺乏对机体的损害及流行状况,从中我们不难发现一些共同点。首先,三种微营养素缺乏的主要受害者都是妇女和儿童;第二,许多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这三种微营养素缺乏常常共存于同一社区;第三,三种微营养素缺乏的干预方法相类似,且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相互关系。如Azizi和Ingcnbleck等[12]的研究发现维生素A缺乏可导致碘缺乏病的发生,可能的机理是当维生素A缺乏时可引起甲状腺球蛋白的糖基化发生障碍,致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Zel’tscl-Me等[13]的研究表明碘缺乏导致的甲状腺机能减退,将加重贫血,同时Goswami等[14]的研究发现铁缺乏也导致碘缺乏病的发生,可能的机理是I-型脱碘酶中含有起催化作用的铁离子活性中心(铁离子络合剂,2,2’-双吡啶),当铁缺乏时该酶的活性被强烈抑制,使甲状腺激素合成减少;维生素A缺乏和贫血之间也存在着密切关系,当维生素A单独缺乏时就可导致营养性贫血,临床上治疗缺铁性贫血时,如辅以VA可收到更好的疗效[17]。可能的机理有如下三种观点:①影响运铁蛋白合成,使肝贮存铁释放入血障碍,引起骨髓缺铁,致造血下降。②影响亚铁血红素合成时铁的利用,致红细胞分化障碍。③维生素A缺乏时机体对感染的易感性增加,从而抑制骨髓造血。以上事实均证实了:三种缺乏共存于同一社区或同一人群且三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所以就某一地区或某一人群而言,单纯解决其中任何一种都不会真正改善那里人口的素质和生活质量。目前,每种缺乏都有一套各自独立的防治系统、管理机构和专业队伍。且重叠性很大,尤其在基层。若利用一套完善的防治系统,把其它两种纳入其中,将会大大地减少国家卫生资金重复投入的浪费,使之防治更科学、有效。我国在这方面的工作很有限,只是在历次全国营养调查和各种流行病学调查中发现这三种微营养素有重叠现象,但从没有人重视到把它们单列出来进行分析和讨论,仅在临床上从生理及病理学角度进行了一些数量极微的两种微营养素之间关系的探讨,基本上是VA和Fe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的研究,而三者之间的关系及VA和I2,I2和Fe之间的关系研究至今无人问津。实际上在我国这三种缺乏都非常严重地存在着,以往国家或相关机构都各自做着独立的防治工作。从国外的研究证实,单一进行的防治有时在重叠地区和重叠人群中并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这就迫使我们去考虑怎样进行联合干预的问题。过去是地方病的IDD,而今凡成为营养方面的一个公共卫生问题。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建立了一套完整而高效的防治系统,培养出了一批相当过硬的专业技术队伍,有经验丰富的老专家和具有先进思想的年轻知识分子,这批队伍在过去的几十年里为了控制IDD的流行及实现2000年实际消除IDD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和巨大的成就。若能利用此套人员和机构在防治IDD的同时加进IDA和VAD的防治,即搭车原理,势必对整个区域人口素质的提高更科学有效,又能使国家卫生资金避免重复投入的浪费。所以无论从理论方面还是实际工作方面联合干预都是可行的和必要的。

2.2干预措施对微营养素缺乏干预的原则为有效和持久。因此,在保证有效的前题下,采取的方法应是简单、经济且能够生活化。目前有三种:饮食多样性、食品强化及补充。

2.2.1饮食多样性:此方法的最大优点是利用食物本身的天然性。许多食品尤其绿叶菜、桔黄色菜和水果,含丰富的胡萝卜素、铁、抗坏血酸、叶酸及B族维生素。海产品中富含碘等,而且谷类和家畜也是许多微营养素的良好来源,如果人们能很好地认识这些食物的特点,自觉地调整饮食习惯,养成良好的饮食方式,这将是一个根本的、长期的解决此问题的手段。对于新生儿,提倡母乳喂养,因为母乳喂养能最大限度地保证三种微营养素的供应。

2.2.2食品强化:食品强化在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证明对消除微营养素缺乏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食盐加碘就是一个成功的例子,已被普遍应用。我国也从1995年末开始实行全民食盐加碘。还有许多食品可以加碘、铁和VA,如面粉、谷物、油、糖和味精,这些食品消费普遍、每日摄入量也较均衡,且无季节因素干扰,目前从技术上两种甚至三种元素的强化已成为可能,在婴儿食品和断乳食品的多种营养素强化上已有成功的经验,最近Hyderabad[15]已成功地研制了碘、铁同时强化盐的例子,它们的生物利用率及稳定性都较好。除了工业手段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家庭和社区水平的强化方法应引起我们的重视,有些地区通过把叶子、豆子、鱼和昆虫进行脱水干燥的方法来富集其它营养素。这些方法简单,使用的地方资源廉价,这种方法很有潜力。

2.2.3补充:对于以上两种以食物为手段的方法,尤其对调整饮食结构来讲,是一个缓慢而不稳定的过程。为了尽快解决因缺乏微营养素而造成公共卫生问题的地区的状况,必须使用另一种即时生效的干预措施……以胶囊、片剂、注射等形式进行各营养素的补充,目前补充的渠道多层次、多种类,而且都在尝试把此项工作纳入现存公共卫生项目和初级卫生保健中去。如尼波尔[15]通过计划免疫给儿童补充碘及VA,通过学校为学龄儿童进行补充,通过妇幼保健机构人为补充已取得成功;印度[15]也通过初级卫生保健中心和妇幼保健机构对怀孕及乳母进行补充铁和叶酸,通过初级卫生保健中心给1~5岁儿童补VA;泰国[15]通过学校给学生补碘;印度尼西亚[15]通过乡村所和社区卫生保健中心给孕妇补铁、给儿童补VA,从以上这些国家成功的补充方式看把多微营养素的补充工作纳入现有的卫生服务项目体系,如计划免疫和初级卫生保健中去是可行的,这样并不需要增加很多管理工作,还可避免人力、物力及财力重复投入的浪费。但若要真正做好这项工作,必须有政府部门的承诺,适宜的政策、资源的动员以及多部门的协同行动。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简报(中文版)[R].1997,3:11-15.

[2]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驻华办事处.《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和《执行1990年代儿童生存、保护和发展世界宣言行动计划》[M].

[3]FrederickL.Trowbridge,SuzanneS.Harris,JamsCook,etal.CoordinatedStrategiesForControlling.MicronutrientMalnutrition:ATechnicalWorkshop[J].Nutr.1993,123:775-787.

[4]杨长平.碘缺乏病的研究进展[J].中国地方病学杂志,1994,13(特刊):27-31.

[5]葛可佑,程列,常莹,等.90年代中国青少年的营养状况[J].营养学报,1995,17(3):345-349.

[6]葛可佑,程列,常莹,等.九十年代中国人群膳食与营养状况[J].营养学报,1995,17(2):123-133.

[7]SommerAkKatzJ,TarwotjoI,etal.IncreasedriskofrespiratorydiseaseanddiarrheainchildrenwithpreexistingmildvitaminAdeficiency[J].Americanjournalofclinicalnutrition,1984,40:1090-1095.

[8]SommerA,TarwofjoI,KjunaediE,etal.IncreasedmortalityinchildrenwithmildvitaminAdeficiency[J].Lancet,1983,2:585-588.

[9]BarclayAJG,FosterA,SommerA,etal.VitaminAsupplementationandmortalityrelatedtomeasles:arandomizedclinicaltrial[J].BrMed,19987,294-296.

[10]SommerA,TarwotjoI,DjunaediE,etal.ImpactofvitaminAsupplementationonchildhoodmortality:arandomizedcontrolledcommunitytrial[J].Lancet,1986,1:1169-1173.

[11]WestKPJr,PokhrelRP,KatzJ,etal.EfficacyofvitaminAinreducingpreschoolchildmortalityinNepal[J].Lancet,1991,338:67-71.

[12]马泰主编.碘缺乏病[M].人民卫生出版社,247.

[13]Zel’tser-Me,Mezinova-Nn,Kobzar-Nn.Thyroidstatusinanemicpregnantwomenunderconditionsofendemicgoiter[J].Probl-Endokrindmosk,1994,40(5):20-22.

[14]GoswamiA,BemdichA,CamposF,etal.BiochemBiophyResCommun[J],1990,173(1):6-12.

[15]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编辑.中文版:国家的社会进步[J].1994,10-12.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2

从3月1日开始,广东省广州市恢复婚检。这一做法引起社会关注。记者了解到,恢复婚检和广州市的“人口出生缺陷干预”政策有较大关系。

2011年12月,广州市政府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广州市人口出生缺陷干预工程实施意见》,把新生儿出生缺陷重点病种的筛查时限,从婚姻登记前3个月及婚姻登记后1个月内延长至怀孕3个月内,实际上是通过延长免费婚检的时间,把婚检与产检结合起来。

2003年10月1日,新《婚姻登记条例》施行,广州市和全国一道推行自愿婚检,取消了强制婚检。据广州市2011年公开的信息显示,取消强制婚检之前,广州的婚检率约在93%左右,取消之后仅有7%,部分区甚至只有4%。同时,新生婴儿中地贫儿(患有地中海贫血的儿童)的比例最高时候超过了17%。

为扭转婚检率过低的局面,广州市从2007年率先实施免费自愿婚检。在免费婚检的项目中,提供包括地中海贫血、蚕豆病等广州地区常见遗传病的检查,这些项目一人的费用约为200元,即一对夫妻可享受约400元的免费服务。

免费自愿婚检推出之后,婚检率有一定回升,但在婚检率最高的2010年也仅仅为45.3%,很少有地方超过50%。

“如果当时做了孕检,就不会这样遭罪了!”一位何姓母亲告诉记者,孩子一出生就患有地中海贫血,需要定期输血、除铁,需要等待干细胞移植。

广东省地贫防治协会会长、南方医院儿科主任李春富介绍说,人口出生缺陷带给社会和家庭的沉重压力不言而喻,目前地中海贫血的治疗成本对于一个普通家庭来说是极其庞大的,每月上万元费用,必须终身治疗。

据了解,广东省是地贫大省,每9个广东人中有1个地贫基因携带者,每年广东省都要新增地贫患者3000人左右。唐氏综合征(先天愚型)的发病率在普通人群中也达到1/750。

李春富表示,要预防重症地贫儿出生并不难,但婚检应该是第一道关。

因此,有广州市人大代表提出“把好新生婴儿出生第一关,保障人口的整体素质”,呼吁重视婚检。也有广州市政协委员建议推行免费婚检,并在一定区域内实行强制婚检。

婚检率与出生缺陷率到底有没关系?恢复强制婚检在现阶段是否有必要?对于这些问题,目前仍存在很大争议。

“强制婚检太麻烦。”广州市民黄小姐说。但她同时表示,如果怀孕,肯定去做一个详细的孕前检查。

据记者了解,在取消强制婚检9年以后,在医务工作者中倾向赞同强制婚检的不少。广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副院长赖永洪认为,实行婚检最大意义在于让现阶段不适宜怀孕的妇女及时知情,避免新生婴儿出现缺陷。

“恢复强制婚检在现阶段还是很有必要。”作为一位医务工作者,南方医院的高护士看到过太多地贫儿家庭的痛苦。她认为,在市民婚检保健主动意识不高的情况下,政府采取一些强制措施是必要的。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3

关键词:营养性疾病贫血龋齿肥胖干预指导

中图分类号:153.2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5-0515(2013)3-004-02

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国内外文献报道较多,但本地区流行病学资料缺乏报道。为了解本地区0-6岁学龄前儿童营养状况,对1997-2005年大体检报表进行回顾性分析,为本地区儿童进行营养指导提供指导。

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1997~2005年9年间,每年5~8月对辖区内所有0~6岁散居儿童进行体格检查,共查4418人次。

2.方法:①体格检查:由专业的儿童保健医生每年5~8月对辖区内所有0~6岁散居儿童进行全面的系统体格检查,包括身高和体重测量(测查结果均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标准)、口腔、佝偻病、血红蛋白检测;②诊断与评价标准:血红蛋白

3.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6.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χ2检验。

结果

1.1997~2005年间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9年间贫血的检出率波动在1.36%~9.12%,虽然由1997年的4.06%降到了2005年的3.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2.39,P=0.83),肥胖儿的检出率虽然由1997年的5.31%降至2005年的3.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3.39,P=0.22)。营养不良的检出率呈下降趋势,由1997年的3.75%降至2005年的1.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6,P=0.03)。

2.不同年龄营养性疾病检出情况

贫血、营养不良、佝偻病的检出率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婴幼儿(0~2岁)的贫血发生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3~6岁组)(χ2=40.40,P

3.龋齿发生的检出情况

讨论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较10年前得到了明显提高,“儿童优先”已成为儿保工作的宗旨,儿保工作也得到了家长们的认可,但儿童的健康水平是否也得到了相应的提高通过此次回顾性分析,显示出了一些问题,将对今后的儿童保健工作起到指导作用。

1.营养性贫血的防治仍将是今后保健科的重点工作,尤其是0~2岁婴幼儿,是营养性贫血防治的重点人群。通过回顾性分析发现辖区内0~6岁儿童营养不良及佝偻病呈明显下降趋势,儿童营养不良的检出率为1.78%,与以往1%~2%相一致[1],佝偻病的检出率为0.16%,明显低于既往报道。但营养性贫血的检出下降不明显,其平均检出率为5.32%,且婴幼儿(0~2岁)的贫血检出率均明显高于学龄前儿童(P

2.从干预育儿观念和喂养行为着手,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将会减少肥胖的发生。北京市儿童的肥胖率逐年升高[4],但本文显示儿童肥胖9年间无明显升高,且近2年有下降趋势,这与两年来我院参加了肥胖儿干预科研课题密不可分,两年间所有出生孩子列为监测对象,有资料证实,遗传因素对肥胖虽有影响,但最主要的是社会环境、行为等因素影响【5】,为此告之家长肥胖的预防应从生命早期开始,开始在学龄前期,甚至是在刚出生[6],克服传统的育儿观念,坚持母乳喂养,建立合理的膳食结构,增加体检的频率,开设家长课堂等,以上措施有效的降低了肥胖儿的增长。同时本文亦显示出0~2岁肥胖的检出率均明显高于3~6岁组儿童,提示0~2岁亦是肥胖的重点防治人群。

3.龋齿的预防不容忽视。本文显示龋齿的发生随年龄增加而增多,且有逐年增加的趋势,2005年龋齿检出明显高于1997年。虽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得到了加强,但家长却缺乏对乳牙的保护意识,认为乳牙迟早会被替换而忽略了乳牙的保护,即使患龋齿也不进行矫治,而龋齿严重可引发全身疾患甚至影响儿童的生长发育。所以今后儿保工作中应加强口腔卫生及防龋知识教育,更新儿童家长的观念,发现龋齿应及早治疗。

参考文献:

[1]刘湘云.我国儿童保健工作的回顾与展望.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0,15:643-646.

[2]贾妮,戴耀华,张延峰,等.中国部分农村地区5岁以下儿童喂养状况调查【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07,18(6):466-469.

[3]NICEF.世界儿童状况.1998,13~14.

[4]吴光驰,郭素怡,梁淑芳,等.北京与香港儿童肥胖比较.中国儿童保健杂志,1998,6:80-82.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4

妊娠期是妇女一生中对铁需要量最大的时期。道理很简单,即此时孕妇不仅自身有铁需要,还要满足胎儿发育所需铁。因而每到妊娠晚期,随着胎儿发育速度的增快和胎儿体重的增加,对铁的需要量也就逐渐达到高峰。为了适应这一变化,妊娠妇女的肠黏膜对铁的吸收要比平时增加许多,尤其是在妊娠晚期,铁吸收率可达非妊娠期的1~2倍。所以,若能在妊娠晚期重视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并维护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正常的话,是可以满足机体铁需要,不会出现缺铁及缺铁性贫血问题的。

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由于缺乏科学认识和指导,许多妊娠晚期的妇女并没有做到合理饮食,没有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使得体内出现铁缺乏问题。据世界卫生组织公布的调查研究报告,全球不同地区的妊娠妇女在妊娠晚期的缺铁问题占到全部妊娠妇女总数的40%~78%,即便是在发达国家也不例外。其中绝大多数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贫血症状和体征,而是以一种隐性缺铁的方式存在。

所谓隐形缺铁,亦即“无贫血的缺铁阶段”。在这一阶段中妊娠妇女体内的铁储存减少,已不能完全满足骨髓制造红细胞的需要,但血红蛋白尚可保持在正常低值范围内,故而没有贫血症状和体征,也不易被人们所察觉而被忽视。众所周知,无论母体是否缺铁,胎儿发育过程对铁的需求并不发生改变。因而在隐性缺铁阶段,母体的铁仍然源源不断地输送至胎盘,以满足胎儿需求。如果这种状况持续发展下去,一方面会影响母亲健康,使得许多含铁酶活性降低,干扰母体的正常代谢过程,孕妇出现食欲减退、消化吸收功能下降和乏力等现象,并进一步影响铁的吸收,最终导致典型的缺铁性贫血发生。缺铁性贫血可增加早产、产后出血和产褥感染的发病率。另一方面,母体铁缺乏的早期尚可通过动员铁储备来满足胎儿发育所需,但持续的铁缺乏,以及随着胎儿的发育速度增快和体重的增长,需铁量相应增大,必然会使胎儿的铁供应呈现不同程度的缺乏,使得胎儿发育受阻。特别是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影响较大,可因此而影响胎儿出生后的智力发育,使其智商水平在婴幼儿早期低于正常胎儿。

由此可见,在妊娠晚期,孕妇必须注意增加含铁食物的摄入,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增加高铁食物如蛋黄、豆类、杂粮、瘦肉和海产品等,做到荤素搭配,以满足机体在这一时期对铁需要量增加的实际情况。另一方面,要加强妊娠晚期产前检查环节,自妊娠28周后,每月至少做一次血常规检测,如果发现血红蛋白低于100克/升,就要考虑隐性缺铁问题并增加铁剂的补充。有关专家曾经指出,自预产期的前4周开始,每日小剂量口服硫酸亚铁0.3克或富马酸铁0.2克,直至产后4~6周,可有效预防隐性缺铁及缺铁性贫血的发生,减少铁缺乏对母儿的不利影响,不失为一项积极有效的措施,但这一措施应在医生的指导下实施。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5

【关键词】妊娠再生障碍性贫血分娩方式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造血功能障碍、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一组综合征。再障合并妊娠以往罕见,近年来随着再障治疗的进展,不少患者病情可获长期缓解,合并妊娠的情况较前增多,对于如何正确处理此种患者成为值得探讨的问题。现对我院收治的11例妊娠合并再障病例进行临床分析。

1临床资料

1.1年龄、胎次及孕周11例患者年龄24~41岁,平均28.4岁,7例为30岁以下,7例为第1胎,4例为第2胎。孕周分布在34+2~40+6周,平均为37+4周。

1.2再障发病时间及表现11例全部为孕前已患再障,病程最短4年,最长17年。孕期病情稳定(指无异常临床表现)者2例,孕期有症状者9例,其表现有:纳差、胸闷、乏力6例,低热3例,皮肤黏膜出血点2例,齿龈出血4例,孕4个月以后出现鼻出血5例。5例合并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1例合并脑出血,6例有低蛋白血症。

1.3实验室检查11例患者骨髓穿刺检查示骨髓增生低下或增生不良;血液检查:血红蛋白<80g/L9例,最低29g/L;白细胞计数<4.0×109/L9例,最低1.4×109/L;血小板计数<100×109/L8例,最低16×109/L。

2结果

2.1分娩情况本组患者经阴道分娩3例,其中2例足月产,1例早产(34+2周),3例均为妊娠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下降不严重且年轻的患者(年龄在25岁以下),阴道分娩出血200~350ml。剖宫产8例(指征分别为重度妊高征5例,胎儿窘迫1例,头盆不称1例,脑出血1例),手术中输血7例,输血400~800ml,输血小板5~10U(手工采)或1人份(机采)。

2.2新生儿情况11例新生儿出生体重在1900~3700g之间,平均2506.4g,其中4例为胎儿宫内发育迟缓(IUGR)低体重儿。11例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3分者1例,4~7分者4例,8~10分者6例,至出院时11例婴儿全部存活。

2.3产妇预后11例患者无产褥感染、产后大出血及产妇死亡。有1例产前合并脑出血(经头颅CT确诊),在全麻下行剖宫产,术后转内科治疗,痊愈出院。

3讨论

3.1再障患者能够耐受妊娠与分娩再障合并妊娠对母婴均有一定危险[1]。此时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率高且发病早、病情重,容易发生心衰和胎盘早剥,还易发生流产、早产、死胎、IUGR等,产后出血和感染发生率较高,是再障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所以再障在妊娠时的危险性比非妊娠时大得多,必须给予足够的重视。然而,本组资料的母婴预后结果表明再障患者是可以耐受妊娠和分娩的,没有必要像过去强调的那样一定要“严格避孕,妊娠早期就终止妊娠”。我们认为,制定再障患者的分娩计划,改善分娩前的贫血及白细胞和血小板减少,备血和血小板,术后及时应用缩宫素和广谱抗生素,再障合并妊娠的分娩是相对安全的。转贴于3.2妊娠期处理再障不是妊娠的禁忌证,但重度及急性再障患者不宜妊娠,应采取避孕措施。妊娠早期发现者最好劝其人工流产,如为慢性再障患者且发现时已为中晚期妊娠,大部分患者经过治疗均能顺利分娩,可根据病情酌情考虑继续妊娠。陆勇娟等[2]报道,妊娠中期引产与继续妊娠至足月产的危险性无明显差异。再障患者妊娠后的监护是保证母婴安全的重要前提条件,要重视围生期检查,密切注意孕妇及胎儿宫内发育情况,防止并发症发生。妊娠期间,尤其是孕30周以后,一方面应积极了解胎儿、胎盘功能,另一方面给予支持治疗,如吸氧、静脉给予营养,提高免疫功能,避免外伤和便秘,积极预防出血和感染,适当给于止血药物,少量多次输新鲜血,使血红蛋白维持在60g/L以上,最好使血红蛋白达80g/L以上。本组9例患者足月或妊娠将期满,6例孕期曾住院观察,输新鲜血、血小板及间断吸氧,仅有3例患者出现较严重的贫血和低蛋白血症,给予对症治疗均顺利渡过孕期,分娩顺利,分娩时没有大出血。

3.3分娩方式的选择长期以来,关于妊娠合并再障的分娩方式选择一直是较有争议的问题。多数研究者主张以经阴道分娩为主,重症患者或其他有产科指征者可行剖宫产[3-4]。但本组资料显示,由于患者妊娠后,血红蛋白和血小板有不同程度下降,部分患者血红蛋白较低、血小板较少,产妇易疲劳,精神负担重等,增加了经阴道分娩的不利因素;剖宫产则可以缩短产程,减少产妇第2产程因血小板减少而出现的颅内出血等严重并发症;而且,本组患者年龄较正常产妇偏大,并发症相对较多,因此,剖宫产的比例较高(8/11)。我们认为,对血小板较低及贫血较重的患者宜选择剖宫产分娩。

3.4产褥期处理产褥期更应密切观察有无感染的临床表现,继续给予抗生素,辅以适当的促进子宫复旧的药物治疗。

总之,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对再障的诊断及处理措施的改进及围生期监护措施的得当,再障患者妊娠虽属高危妊娠,但已逐步摒弃过去凡妊娠均建议终止妊娠的处理方式,临床工作者已逐步掌握并正确处理妊娠与再障的关系,帮助孕妇顺利分娩,安全渡过产褥期。

参考文献

[1]沈晔.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20例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2000,16(10):619-620.

[2]陆勇娟,朱岚,侍庆,等.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临床分析[J].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2000,20(5):472-474.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篇6

【关键词】5岁以下儿童死亡分析评审

中图分类号:R179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1-0151-02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医疗卫生服务、群众健康教育知晓程度和基础健康保健服务状况的一个主要指标。为了进一步分析5岁以下儿童死亡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及时发现死亡儿童在医疗保健服务各个环节存在的问题,总结经验教训并提出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有效降低儿童死亡率,提高产、儿科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巴彦淖尔市妇幼保健所组织专家对2010年巴彦淖尔市39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评审。

1资料与方法

1.1监测范围:2009年10月1日-2010年9月30日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点(2个县区)中从出生到差一天不满5岁的儿童。

1.2监测方法:根据妇幼卫生统计年报表,收集监测乡(镇)经过数据查漏即质量控制之后的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调查表、儿童死亡报告卡、0-4岁儿童死亡情况报表,逐个进行统计,死亡分类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进行。

1.3评审办法:各县区监测点每季度组织专家对5岁以下儿童死亡个案逐一进行评审,市级评审专家组每半年对发生在监测点内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疑难、典型及有共性的病例进行评审。评审专家从围产期保健、家庭背景、抢救过程、治疗、用药等多个方面对每一例儿童死亡进行分析和总结,发现可避免的或可补救的因素,以便改善5岁以下儿童保健服务质量,减少死亡率。

2结果

2.15岁以下儿童死亡情况:2010年全市监测点活产数3671人,5岁以下儿童死亡39例,死亡率10.62‰,其中男性9例,女性30例;死亡年龄早期新生儿22例,新生儿28例,1岁以内34例,1-4岁5例。

2.25岁以下儿童主要死因顺位: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窒息、肺炎、腹泻、脊柱裂。见表1

表15岁以下儿童死因顺位及构成比

死因早产低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窒息肺炎腹泻脊柱裂双侧额颞中脑发育不良溺水咽炎、气管发育不良脑积水

例数865442211111111

构成比(%)20.515.412.810.310.35.15.12.62.62.62.62.62.62.62.6

2.35岁以下儿童死亡地点及构成:死在医院的26例,占66.67%。死亡在途中的1例,占2.56%;死亡在家中的12例,占30.77%。其中个人就诊延误的12例,医疗处理延误的8例。

2.4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在2010年影响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个人、家庭及各级医疗保健部门都存在知识技能问题,其中个人家庭知识技能占42.34%,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8.45%,各级医疗保健人员的知识技能问题占8.23%。

2.5评审结果按照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方案要求,经市级专家组评审分析,不可避免死亡12例,占30.8%,可避免死亡6例,占15.4%,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21例,占53.9%,见表2。

表2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评审结果

评审等级早产低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再生障碍性贫血意外窒息肺炎腹泻脊柱裂双侧额颞中脑发育不良溺水咽炎、气管发育不良脑积水合计构成比(%)

不可避免死亡221221111230.8

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543421112153.9

可避免死亡111111615.4

3讨论

3.12010年巴彦淖尔市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8.84‰,监测点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10.62‰,监测点儿童死亡率高于全市儿童死亡率,接近全国的水平,说明监测点漏报情况较少;但全市5岁以下儿童总体死亡率低于全国水平,仍反映我市监测工作存在一定漏报问题,特别是基层网络管理薄弱的农村和城乡结合部。这就需要政府部门和卫生业务部门给予足够的重视,进一步健全三级监测网络,特别要加强基层网底的工作,提高基层妇幼人员的待遇,并认真做好数据的质量控制工作。

3.2构成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死因为早产低出生体重、先心病、出生窒息、颅内出血、其他先天异常。提示我们要加强围产期保健工作,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及高危孕产妇的筛查与转诊,发现孕妇及胎儿异常要及早处理;同时积极开展产前诊断,加强婚前保健检查及早发现胎儿畸形;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通过短期培训和定期进修提高产、儿科人员的临床专业技能,特别是高危急救能力及异常新生儿的诊断和处理能力,加强产、儿科合作。

3.3在39例死亡的儿童中,死在家中和途中的为13例,占33.33%,有1/3的孩子未就医。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①家长认为病情不重,对某些疾病认识不清,未及时就医,②因病情进展快或发生意外的儿童,家长来不及送医院;③对一些危重儿、出生缺陷儿采取放弃治疗,④因为家庭经济困难,交通不便、风俗习惯等因素不送医院;⑤还存在计划外生育、弃婴的情况。因此应加强群众健康教育知识的普及,提高健康保健意识,做到早识别、早诊治;同时建议各级政府制定相应的贫困救助政策,为贫困家庭的儿童生存提供有利的保障。

3.4影响2010年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主要因素:一是个人家庭知识技能问题占42.34%,提示应在全社会普及妇幼卫生保健知识,特别是加强围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二是个人家庭的态度问题占28.45%,个别家长文化水平较低,对发现的异常情况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未进行规范治疗;还有一部分过早放弃治疗,因此加强对家长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三是各级医疗保健机构人员的知识技能占8.23%,基层医务人员在对危重症的识别、抢救、和治疗方面知识欠缺,存在对高危认识不足,对产程处理不当,未能正确规范使用药物以及产、儿科医护人员没有掌握正确的新生儿复苏技能等情况,因此要不断的对各级医疗保健机构的业务人员进行培训,提高诊断和治疗水平。

3.5评审结果显示:可避免、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占69.2%;其中早期新生儿有10例因为早产低体重、出生窒息导致死亡,4例因为为颅内出血死亡,均为可避免或创造条件可避免死亡。因此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重点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从加强围产期保健,加强产、儿科医疗保健人员继续医学教育,积极推广新生儿窒息复苏技术以及加强健康宣教、提高全民保健意识等方面,不断改善儿童保健服务质量,才能有效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

参考文献: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6篇) 】相关文章:

数学教研组教学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5-20

幼儿园大班的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班主任家访工作总结范文(整理4篇) 2024-05-15

慢病工作总结范文(整理7篇) 2024-04-28

学习委员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23

语文教师工作总结范文(整理6篇) 2024-04-17

行政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整理10篇) 2024-04-08

纺织业行业概述(6篇) 2024-05-21

新生儿贫血护理问题(6篇) 2024-05-21

建筑施工安全精细化管理(6篇) 2024-05-21